抱鼓石是中国传统民居,一般位于传统四合院大门底部宅门的入口,形似圆鼓,属于门枕石的一种。因为它有一个犹如抱鼓的形态承托于石座之上,故此得名。 抱鼓石发展了宅门的功能构件门枕石,其等级是由门的等级决定的;抱鼓石是中**门"非贵即富"的门第符号,是较能标志屋主等级差别和身份地位的装饰艺术小品;抱鼓石可分为"螺蚌"和"如意"两种形态,抱鼓石鼓**的狮子是龙生九子之一的椒图;抱鼓石并非"门当户对"的门当,但可作为联姻家庭身份是否匹配的参照物。 抱鼓石是民居宅门构件的功能产物,它是依托功能施以装饰的石制构件,起着围护大门壮主人威势以撑门面的作用。中国的外墙宅门一般为两扇,而内室门户为一扇,因为汉字门是由两户所组成的,两扇门决定了抱鼓石必定是对称的结构。抱鼓石是礼制建筑等级的符号象征,也是"非贵即富"的门第符号,抱鼓石绝不脱离它主人背后的政治、经济基础而独立存在。正如吴良镛所言它"已经不仅是一种样式,而是植根于生活的深层结构,是一种居住文化的体现。"抱鼓石并非"门当户对"的门当,但可作为联姻身份匹配的参照物。抱鼓石是物化的礼制文化符号,它是一种内在世界(文化)通过装饰符号语言展示于外在世界(现世)的典型事例。 住宅是人类历史上较早出现的建筑类型,也是较基本较普遍的居家形式。五代十国南唐的徐锴《说文》小徐本有:"宅,所托居也",这段话中古人早就道出了住宅系人们赖以安身立命的居所概念。而这繁多的中国住宅原型的形成是不同地域气候和生活方式造成的,但有一点是共通的:就是国人对于宅门的重视。因为它既是宅院的出入口、又是象征主人社会、经济和政治地位的门面。 宅门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单体建筑大门,还是整个建筑院落群体的墙门。尤其对以"群体联络之美"着称的院落建筑,宅门是其外墙链上的一个较为重要的节点部分,是隔绝外界和防御外扰的关键点,是一切具有围合空间和起界定作用的墙体所*的特征要素。因此,宅门是中国墙文化的产物。一个宅门符号能够表述用文字无法企及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礼制文化的集中体现,还是切实存在的封建等级制度的外在标志。中国人所谓的"门第"、"门户"、"门派"的概念也是由此演绎而出的。而宅门之中较能彰显屋主等级差别和身份地位的装饰艺术小品就是抱鼓石了。